蔬菜产业升级 带动村民致富_重庆市巴南区人大常委会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镇街动态
蔬菜产业升级 带动村民致富

民生实事落实赋能蔬菜种植

蔬菜产业升级 带动村民致富

 

近日,在巴南区石龙镇中伦村,记者看到,20余亩崭新的蔬菜大棚屹立田间。不远处,集烘干、分拣、保鲜于一体的功能用房里,村民正操作智能设备清洗刚采摘的青椒,准备制作青椒酱。

从辣椒烂在地里卖不出去,到蔬菜产业“智慧蝶变”,中伦村的变化源于一件民生实事的加速落地。

民生实事促进产业升级

中伦村地处石龙镇西部,村民世代以种植蔬菜为生。但过去,村里没有烘干设备,新鲜蔬菜采摘后若不能及时运出,两三天就会变质;分拣全靠手挑,蔬菜个头大小不一,价格也受影响。近三年来,村“两委”连续提出相关建议,均因资金、土地规划等因素制约,未有回音。

直到2024年底,镇人大在征集民生实事项目时,中伦村美丽家园建设以92%的赞成票入选重大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名单。今年4月,石龙镇第二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一次会议上,中伦村美丽家园建设项目被纳入该镇2025年度重大民生实事项目。

据了解,整个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分为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升级两部分。

其中,产业升级工程为:在中伦村黄泥磅组、水井湾组新建蔬菜生产大棚约17.6亩,配套水肥一体化设施以及附属设施;建设农产品烘干、分拣包装及保鲜预冷存储等一体化用房,占地面积1274平方米,建筑面积743.36平方米。该项目的实施将彻底解决蔬菜丰收后深加工的问题。

专题询问按下建设“快进键”

项目开工后,镇人大迅速行动,按照“专业对口、行业相近、地域相邻”原则,组织赵迎春、王芳淋、甘英学、覃刚惠等8名镇人大代表,以及13名群众代表组成专项监督小组,开展全程跟踪。

今年6月,石龙镇人大组织了一场专题询问会。

“烘干设备何时能到位?”“大棚灌溉系统设计是否符合本地土壤特点?”“功能用房电力负荷够不够?”……代表们接连抛出8个问题,有关负责人逐一回应。

专题询问会后,镇人大将问题汇总形成清单,明确3类共12项整改要求。

专题询问为项目建设按下“快进键”。施工方随即从邻镇调来20名工人;镇政府派专人驻场对接供应商,原本滞后的道路硬化工程于7月22日完工。

“现在通过整改清单倒逼落实,项目实施进度大大加快。”监督小组负责人说。

8月30日,工程全面完工,比原计划提前4个月。

“乘数效应”加速显现

“黄瓜放入4小时就能脱水,还能存放半年,也能卖上好价钱,今年种的2亩黄瓜能增收6000余元。”“我们有了辣椒酱生产线,种的辣椒肯定不愁卖了。”……近日,在刚落成的功能用房前,使用了智能烘干设备后,村民们兴奋地说。

项目的“乘数效应”不断显现。20亩蔬菜大棚采用物联网技术,通过手机就可调控温湿度、浇水施肥,产能相比传统种植可提升40%,农药使用量可减少25%。

“项目的建成,不仅能大幅提升蔬菜产能与品质,更能带动采摘体验、农产品加工等业态发展,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,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。”石龙镇人大负责人表示。

重庆市巴南区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

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1163号 渝ICP备12007155号-1

地址: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龙海大道6号

联系电话:023-662248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