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大代表齐发力石龙镇同心备战“三夏”生产_巴南人大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镇街动态
人大代表齐发力石龙镇同心备战“三夏”生产


又是一年麦收季,自备战“三夏”农忙生产工作以来,巴南区石龙镇人大代表纷纷走进田间地头,围绕“夏收、夏种、夏管”问需于民,服务“三夏”生产。

“数字化”投入 人大代表为农业增智慧

“今年有了大棚,我们就掌握了更多主动权了,也体会到了什么叫智慧农业,干起农活儿都越来越有劲了哟!”中伦村陆角湾社村民陈学敏说。在陆角湾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大棚里,人大代表带头开展种植,一盆盆“七彩”番茄苗、草莓等蔬菜水果在大棚里落地生根,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
“目前,我们合作社建设完成3328平方米的育苗大棚,6168平方米的种植大棚,配备水肥一体化系统、管网及田间控制系统,初步实现智慧农业1.0版本。”区人大代表、镇中伦村党委书记甘友介绍。不仅如此,中伦村陆角湾专业合作社结合认养农业发展模式,采用“企业+村集体+农户”模式,与多家联建共建单位开展认养农业活动,育苗棚利用育苗空隙种植小番茄预计收入20万。生产棚按照绿色标准种植辣椒,西瓜、番茄、茄子、苦瓜、丝瓜、小番茄,预计产值60万。陆地种植西瓜100亩,南瓜200亩,大豆玉米套种450亩,辣椒300亩,糯玉米200亩,预计今年收入250万。

“机械化”加持 人大代表为农业增动力

“这台插秧机一天就能完成50亩的插秧工作,相当于传统插秧5天的工作量,时间上快了五倍。以前人工插秧,500亩的人工费用是4万元左右,新农机插秧实行半自动化,既省时又省钱。”大兴村米粒儿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张宗维说。

“很多农户都给我们反映需要有自己的农机操作人员,所以今年市、区农机专家来开班授课,我们人大代表走村入户,动员符合条件的群众参加农机培训并取得了驾驶证,参训人数占了全区参训人员的一半左右。”镇人大代表、大桥村党委书记王洪伦说。有了专业人员,就要充分发挥好他们的专业作用,王洪伦整合农机及其专业技术人才,牵头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,辐射带动周边镇街开展社会化服务,提高机械化效率,为农业生产提供持续的动力。

“宜机化”整治 人大代表为农业增宝地

“我们这儿地势不平,年轻人少,现在我家土地不仅宜机化了,还有专人指导、农机帮忙,效率和产出都上去了。”大兴村村民刘金镛竖起大拇指。

“截至目前,我们已完成宜机化整治400余亩,并引进了农禾电商等企业开展规模化、智能化管理,强化与市、区农科院所合作,签订技术指导协议,打造种植示范基地,全力带动辖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。”镇人大代表、大兴村党委书记王旭说。各村人大代表积极推动宜机化整治工作,成效明显,与宜机化农田建设前相比,农民增加了土地流转收入、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,亩均可节本增收400余元。以前每亩产粮1000斤左右,如今整治地块一亩能产1200多斤,成了致富“大宝地”。

“察民情、会民意、解民忧是人大代表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,也是我镇制定‘五当五促’人大代表履职主题活动的初衷。将代表下沉到田间地头,将作用发挥到群众心头,确保代表与群众面对面、心连心,真正发挥出人大代表的为民服务作用。”区人大代表、镇人大主席蔺锡瑜说。

(转《人民网》)


重庆市巴南区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

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1163号 渝ICP备12007155号-1

地址: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龙海大道6号

联系电话:023-662248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