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南区安澜镇:百亩紫苏打开致富门_巴南人大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镇街动态
巴南区安澜镇:百亩紫苏打开致富门

在巴南区安澜镇坝上村、院子村,100余亩的药用紫苏长势喜人,村民穿梭其中,忙着采摘、整理、晾晒。

在一年前,这里还是一片闲置土地,经过整治,让“沉睡”多年的乡村耕地资源成为了活跃乡村集体经济的“希望田”。这一系列变化的背后,是安澜镇区、镇两级人大代表走进田间地头,为闲置土地开出治理“良方”,并下地实践和群众一起努力的结果。

“以前这一片地杂草丛生,由于不少劳动力外出务工,留下来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,加上种植传统的农作物经济效益不高,农户意愿不强,如何让这些闲置土地‘活’起来,我们可是下了不少功夫。”巴南区人大代表、安澜镇人大主席何先兵介绍。

为了让闲置土地走出困局,安澜镇人大组织代表外出考察产业发展,走进田间地头、农舍院坝,广泛收集民意,为闲置土地整治提出好建议、好方法。

“一边是需要推进整治,一边是村民的积极性不高。思来想去,决定先行在坝上村和院子村通过‘村集体+农户’以合作社的模式种植药用紫苏,以村里的名义,率先走出第一步。”何先兵说。

随后,镇人大代表廖良德和程荣怀带着村民一起,在整治后的土地上种下了紫苏。“紫苏栽培投入少,管理方便、生长周期短,采摘期长达3个多月,适合当地种植。”廖良德说,如今正是紫苏丰收的季节,我们村种了100亩,预计可以卖4万元,村民们都干劲十足。

“闲置土地整治让我们村民很满意,跟着合作社种植药材也不愁销路,农民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,明年我们准备增加种植面积。”院子村村民高兴地说。

过去只是作为一名“监督员”“建议者”,如今成为“实践者”,廖良德和程荣怀表示,作为一名人大代表,不仅要把乡村发展的问题看在眼里,更要把解决问题的措施攥在手上,带动村民心往一处想,力往一处使,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。

(转重庆人大网)


重庆市巴南区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

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1163号 渝ICP备12007155号-1

地址: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龙海大道6号

联系电话:023-662248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