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上鱼池 唱响乡村振兴歌谣_巴南人大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镇街动态
云上鱼池 唱响乡村振兴歌谣

仲秋时节,空中淅淅沥沥飘洒着细雨,在巴南区东温泉镇海拔750米高处,清和坪笼罩着水雾。

在鱼池村四民共创空间里,“田主”、嘉宾和村民们共唱村歌,欢庆东温泉镇“庆丰收、促和美”丰收美食节。

站在雨棚下,巴南区人大代表、东温泉镇鱼池村党委书记文承军望着眼前的热闹场景,眼神中充满自豪。

发掘田间价值

为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部署,东温泉镇整合分散田地,打造万亩高标准农田。

文承军敏锐地嗅到商机,大力奔走,借助“清和大米”知名度,促成了东温泉镇在鱼池村的生态大米种植试点,以及“我在鱼池有块田”生态认养农业品牌。

今年4月,鱼池村举办“第二届春耕文化节暨鱼池插秧节”,为110亩高标准农田寻得1000余名“田主”,提前锁定村集体收益近30万元。

文承军与研学力量充分接触,引进生态种植技术,选用野香优莉丝精品稻,施用有机肥,使用烟叶和辣椒熬制的除虫剂,保证种植过程“零污染”,为“田主”们提供更佳的质量保障;同时,这些农田也为“田主”们携家带口体验农耕乐趣创造了条件。

鱼池村的生态稻米迎来丰收:收割机倾泻出金灿灿的“稻流”,装满一个个麻袋。

村民的收入有了着落,“田主”的投入有了产出,希望和喜悦写在每个人的脸上。

唱响自创村歌

“鱼池村是个好地方,青山绿水云海茫茫……”鱼池村四民共创空间唱响悠扬欢快的歌声。

村歌《云上鱼池》,已然成为鱼池村各大节庆及迎宾场合必备曲目。

4月的春耕文化节上,鱼池村村民用这首歌唱出拥抱八方朋友的热情;在6月的村歌大赛上,村民们乐此不疲地唱跳,展示出艰苦奋斗、自强不息的精神。

“这首歌是村民们自创的,是真正属于我们鱼池人的。”文承军说。

去年5月,在文承军的号召发动下,鱼池村以党建为引领、以众筹为形式,召集全体村民,邀请“爱故乡·村歌计划”团队,通过7天时间,采集素材、融合意见,最终共创出这首朗朗上口的村歌。

现如今,《云上鱼池》不再只是一首村歌,更是一种不等不靠、主动求变、团结奋进的精神符号。

鱼池村正是依靠这种凝聚力和精气神,感染和吸引着更多的社会资本和研学力量入驻,吸纳着越来越多的“荣誉村民”“新村民”“云村民”,形成共创家园、共谋发展的态势。

今年,文承军将村歌共唱同“巴适”小院建设及“和美乡村”打造有机结合,号召大家共立村规民约,进一步实现了鱼池村自治水平的提升。

丰富农耕文创

在四民共创空间里,10支参赛队伍在各自的摊位上忙碌打点。浑水粑、油粿子、条头糕、桂花麻薯、水果米粉……大家都用上鱼池村本土的优质食材,拿出了看家本领,令现场嘉宾和观众拍案叫绝。

“人很多,效果达到了,半个多月总算没有白忙活。”作为本次活动的“总策划”,文承军心里藏不住欣喜和感动。

在文承军看来,鱼池村不能限于单一的产业链条,必须依托生态认养农业及自然风貌优势,统筹发展农文旅,加快形成面向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现代乡村服务业。

除此之外,文承军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,利用闲置地块打造视野开阔的露营场地,丰富乡野农耕的文创内容,以吸引众多摄影家及文创爱好者。

鱼池村没有停留于唱村歌、卖大米,更像是一个“养志趣、清心肺、留视线、锁味蕾”的城乡融合节点,承接了市民寄情乡野的念想。

据悉,该村今年已实现近百万元的综合创收,并作为巴南区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“揭榜挂帅”镇街案例。

“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。”文承军说:“持续产生影响力并让村民们多挣些收入,仍是今后探索的目标。”

(转《公民报》)

重庆市巴南区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

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1163号 渝ICP备12007155号-1

地址: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龙海大道6号

联系电话:023-66224834